业内:更猛的楼市刺激政策要来了,首付门槛还能再减少吗?
从实质成效看,公积金新政已经显现出强劲的拉动用途。贵阳的案例尤为典型,推行新政后一季度二手房公积金贷款量疯涨7.7倍,这种爆发式增长印证了政策撬动效应的显著。数据显示,去年全国有8127万人提取了2.76万亿公积金,其中用于租房的人数同比增长22%,这说明政策松绑不只激活了购房需要,也改变了住房消费的整体生态。公积金这个过去的"沉睡资金池",正在转变为稳定楼市的"活水源头"。
目前楼市正迎来新一轮政策松绑潮,公积金政策调整成为最直接的突破口。北京、广州、深圳三大一线城市率先打破常规,推出"既提又贷"的革新模式,允许购房者同时用公积金支付首付和申请贷款,这种双重打折力度前所未有。据统计,2024年全国已有超越150次公积金政策调整,30多个城市明确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,政策工具箱正在以前所未有些速度扩容。
将来政策加码可能呈现三个方向:一是贷款额度提高,现在多数城市公积金贷款上限在60-120万之间,一线城市可能突破150万大关;二是异地互认范围扩大,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城市群可能率先达成公积金互通互贷;三是审批步骤简化,"带押过户"等革新模式将从试点走向普及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工具箱里还储备着"商转公"贴息、组合贷款打折等后手,这类都可能成为下一步的发力点。
业内专家常见觉得,目前的政策放松只不过开始。从技术层面看,首付比率确实还存在下调空间。现在多数城市首套房首付比率保持在20%-30%区间,二套房在30%-40%之间。参照历史最低水平,2008年曾出现过首付20%的普适政策,部分城市甚至试点过15%的首付比率。考虑到目前居民杠杆率与当年相比仍有差距,政策层面确实拥有继续减少首付门槛的条件。
对购房者而言,目前的政策窗口期确实提供了难得的机会。但需要清醒认识到,首付门槛减少意味着月供重压相应增加,购房决策仍需量力而行。伴随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,楼市有望逐步企稳,但期待短期疯涨既不现实也不健康。将来的政策走向,将愈加重视在激活市场与防范风险之间探寻动态平衡。
但政策宽松并不是没边界。监管部门需要平衡刺激需要与防范风险的关系,防止重蹈过度杠杆化的覆辙。从国际经验看,首付比率低于20%可能放大金融风险,因此政策调整非常或许会采取分城施策的方法,库存重压大的三四线城市可能获得更大政策空间,而热门城市则会维持相对小心。